心理科普
当压力超过了临界值,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哪些危害?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74 发布时间:2022-05-09
其实这句话并不太可靠,尤其是当我们用它来勉励一个处于严重压力状态中的人时,很难让对方感到宽慰。
为什么压力会破坏我们的行动力,而不是推动我们前行呢?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压力,在医学上大多属于慢性应激。应激是一个专有的医学名词,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应激在部分情况下对人是有利的,但过强的应激则会引发病变。
与急性应激的两面性不同的是,慢性应激对人们的影响几乎全是负面的,有些是生理方面的;比如增加心血管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有些则是心理方面的,比如引发和加重抑郁症。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压力之中,就很有可能让身心健康都受到威胁。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黎仕达说:“谈到动力,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在这里我们先简单地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
第一种动力是来源于外部的,比如为了丰厚的酬劳而去做讨厌的工作;或为了避免被父母责罚而努力学习,这类动力依赖于外界的赏罚和反馈。
第二种动力则源于内部,比如因为喜欢、热爱而选择某个工作;或是源于好奇、感兴趣而去看某本书,这些内部动力不被外界左右,而是自我驱动的。
当人们承受着外界的压力,比如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才能不被扣工资时,那么这个人确实会表现出了很强的行动力。
那么从短期来看,“压力”确实产生了“动力”,但这种源自外界的动力,从长远来看会有一些负面影响。靠压力驱动自己的负面影响,在于它会让人们慢慢地忘却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削弱你内在的“自我驱动”。当外部的危机解除时,你反而会感到空虚,失去了再做其他事的动力,变得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了。
心理咨询师黎仕达表示,虽然压力会让我们做出行动,但并不是“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人们所能承受的压力是有阈限的,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压力只会带来破坏。
当压力刚刚出现时,比如所在的小区收到了疫情管控的通知,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会立即动员起来,产生一种“战斗或逃跑”的焦虑感。
随着神经和内分泌的变化,我们会逐渐适应了这种压力下的状态,大量的体能和身心资源被调动起来,用于对抗眼前的压力事件。如果我们出色地扛下了压力,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但如果长期的暴露在压力之下,那么就会让人们的体力、心力和精力逐渐的耗尽,到达面对压力的最后一个阶段——耗竭期。
到了这一时期,人们会感到受挫感,变得烦躁,并伴有疲惫感和无力感;这是因为那些先前动员起来的主观资源已经耗尽了,“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
承受过量或过长时间的压力,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抑郁或焦虑情绪出现、睡眠障碍、暴饮暴食、注意力涣散、免疫力下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展成心理意义上的创伤。对此,黎仕达医师表示:
对于一些不起眼的、影响不大的工作任务,压力确实可以带来一些动力,让我们快刀斩乱麻;而那些富有挑战性,特别是很重要的事情,压力不仅会破坏状态,更会带给身心健康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是“缓事急做、急事缓做”,记得每隔一段时间彻底的休息一下;放下心中的包袱,让自己真正的放松下来,以补充那些先前损耗的身心资源。
温馨提醒:
如果压力已经给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或者感到严重的耗竭感,那么除了彻底的放松、回血外,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