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心理科普
与“焦虑”共处但需防止过度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78 发布时间:2022-03-04
心理上,它使人恐惧不安,甚至让人陷入对死亡或发疯的恐惧。行为上,它限制人的活动能力、表达能力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生理上,它会引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恶心反胃和出汗等身体反应。
“焦虑”的作用
“过度焦虑”如何应对?
1)照顾身心,保持规律的生活
心里的烦躁不安,身体的紧张疲惫,都是一种信号,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和照顾自己的身心。这种时候,我们不要忽视,要顺应身心的需求,照顾好自己。方式有很多,比如:放松、冥想、打坐、正念练习、腹式呼吸、瑜伽等,都能有效缓解焦虑引起的生理反应。或者音乐、书法、画画儿,做一些能让你放松和喜欢的事。减少过量的信息摄入,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过正常的生活。
2)动起来,保持运动和社交
特殊时期,运动和社交减少,有的人说,每天在家的日子,过得很懒散,看手机,睡觉,却越来越困,越来越累。这是因为生命的活力,来自于适度的运动,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不能因为环境的限制,就让它们彻底地停歇下来,把自己困在孤岛中。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工作、学习,交流,是很重要的。有很多适合在室内进行的运动,可以帮助你保持身体的活力。有很多你想读又一直抽不出时间读的书籍,可以帮你保持头脑的活力。有很多平日疏于联络的朋友,一起聊聊当下不一样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呢?
不同的思维方式使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不同。生活中最容易导致焦虑的思维方式是灾难化思维。这种思维通常包含“如果……怎么办”的字眼。比如“如果我被感染了怎么办?”如何扭转灾难化思维呢,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
01、识别扭曲思维。
这时,我们得把担忧的问题转换成肯定陈述。比如,把“如果我被感染了怎么办”,换成“我认为我会被感染”。
02、质疑扭曲观点的正确性。
试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担忧的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前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高吗?如果最糟的情况发生了,就真的无法应对了吗?
03、用符合现实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观点。
这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估现实情况,从而让自己慢慢接受现实,走出焦虑。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可能处于一种过度焦虑的状态时,就已经是改变的开始。摆脱头脑中那些让人焦虑的念头,最好的方法,就是觉察它、无视它,不与它们纠缠,按部就班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稳定感、掌控感、愉悦感都会随之而来,焦虑自然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