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
【信息时报】偏向内or偏外向,改变孩子性格有必要吗?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94 发布时间:2023-02-22
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从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即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方式来看,人的性格基本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内向或外向的孩子,只不过是偏内向或偏外向多一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开朗活泼、擅长社交的偏外向型孩子似乎更有优势,一部分家有偏内向型孩子的家长不由得担心起来,于是他们做出各种尝试去鼓励孩子锻炼孩子走向活泼,但也有一部分家长会质疑,改变孩子的性格有必要吗?
家长说
焦虑型家长
孩子的性格有时候会对他们造成困扰
家长A:女儿6岁过于内向,属于班里“空气型”同学,没有特别好的朋友,我有点担心她的心理健康。其实从3岁起她就在上各种社交类兴趣班,但是收效甚微,该怎么办?
家长B:儿子今年七岁半,性格偏内向,在熟悉的人面前打打闹闹,但如果是面对不太熟悉的人就不爱说话,有时候问他也不回答,让人很发愁。
家长C:刚有孩子时我立志做个开通的妈妈,一切顺其自然,但是没想到这孩子从小活泼过头,缺乏自控,自由主义,还争强好胜,纠正也纠正不过来。现在上三年级,还能改善性格,安静下来搞好小升初吗?
“佛系”家长
“佛系”看待孩子的性格
家长E:女儿属于偏外向型,我也会为她的性格感到一点困惑,有时她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有点讨好型人格。但是存在即合理,目前我们还是会顺其自然,不会特别引导她改变。
家长F:女儿正在上初中,她性格偏内向,我们作为家长已经学会要尊重、接受孩子的一切,不会尝试改善孩子的性格,她将会有自己的人生。
家长G:我认为性格偏外向的孩子更有优势,儿子的性格偏外向,他的开朗让我很“放心”,可以说是求之不得,所以不会因为孩子的性格而有困扰。
专家说
偏内向和偏外向两种性格各有优势
在当今社会,擅长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的性格偏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欢迎,因此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活泼外向。对此,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张晓表示,沉默内向型孩子的家长不必过于忧心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吃不开”,偏内向和偏外向两种性格各有优势。
偏外向的孩子热情、自信、善于交际、合群、爱说话,他们能从社交聚会中感受到快乐,从团队合作、外界信息中获取能量,擅长表演、演讲、指挥等;偏内向的孩子不需要太多外界刺激,他们在平静、安稳的休息中获取能量,擅长独立思考、阅读、写作、绘画创作、发明设计等。
当需要偏外向型孩子持续、专注、独立地完成一件事,他们表现可能不如偏内向型的孩子;而要求偏内向型孩子在陌生又大型的环境中进行演讲,他们也往往逊色于偏外向型的孩子。
偏外向孩子的种种表现,似乎都指向一个词——“领导力”。大家偏向于认为这样的性格,成人后更易成为有决策力、信服力的领导。但其实有研究表明,在领导者中,内、外向性格的人占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格兰特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内向的领导比外向的领导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因为他发现,内向的领导者跟下属相处时,会倾向让他们自由发挥。而外向的领导,会无意识传达自己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员工的创造力。
辨清“性格内向”还是“行为退缩”
正如前文提到,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因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表达,逐渐变成“宅男宅女”。心理咨询师张晓认为,家长需要分辨清楚“性格内向”和“行为退缩”两种情况。
偏内向型的孩子也需要社会支持、需要社交,但是他们不喜欢泛泛的交往,而是和志同道合的少数人交往,发展出长久深远的关系。而心理学上的行为退缩是一种心理障碍,因多发生于儿童,又称为儿童退缩行为。表现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人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把自己封闭起来以获得安全感。
“偏内向型的孩子不是完全退避社交,他们会稳定地交往少数好朋友;但如果孩子原本可以和好朋友出去玩耍、看书、运动,行为突然发生变化,如变得孤僻、回避人群、什么都不想做,那么家长要考虑孩子是否患上行为退缩症。”张晓分析道。
适合的后天环境比生硬改变性格更有效
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先天的因素,也受后天环境影响。如果说偏外向型孩子像向日葵种子,那么偏内向型孩子则像蔷薇种子,在适合他们各自生长的环境下培育,才会长得更好;用不恰当甚至相反的方式培养,只会令这两种性格的孩子内心发生冲突,他们可能会迷失自我,也难以长成家长想象中的模样。刻意、生硬地改变孩子的性格,只怕会得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心理咨询师张晓建议,家长应多倾听孩子的真实需求,了解孩子对自己的期待,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大部分人是从自己角度看别人的性格,而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更像自己一点,这样感觉会更舒服。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外向活泼、调皮喧哗,感到厌烦,可能是家长本身性格偏内向,无法很好地理解孩子。反之亦然。”
这时,家长要看到孩子性格的特点,尝试理解他们的感受和行为,建立积极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受到家中的安全感,和父母更好地沟通、更多地表达自己,父母和孩子间的矛盾减少,家庭关系也会更融洽。
随着时代的变迁,开朗活泼、擅长社交的偏外向型孩子似乎更有优势,一部分家有偏内向型孩子的家长不由得担心起来,于是他们做出各种尝试去鼓励孩子锻炼孩子走向活泼,但也有一部分家长会质疑,改变孩子的性格有必要吗?
家长说
焦虑型家长
孩子的性格有时候会对他们造成困扰
家长A:女儿6岁过于内向,属于班里“空气型”同学,没有特别好的朋友,我有点担心她的心理健康。其实从3岁起她就在上各种社交类兴趣班,但是收效甚微,该怎么办?
家长B:儿子今年七岁半,性格偏内向,在熟悉的人面前打打闹闹,但如果是面对不太熟悉的人就不爱说话,有时候问他也不回答,让人很发愁。
家长C:刚有孩子时我立志做个开通的妈妈,一切顺其自然,但是没想到这孩子从小活泼过头,缺乏自控,自由主义,还争强好胜,纠正也纠正不过来。现在上三年级,还能改善性格,安静下来搞好小升初吗?
“佛系”家长
“佛系”看待孩子的性格
家长E:女儿属于偏外向型,我也会为她的性格感到一点困惑,有时她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有点讨好型人格。但是存在即合理,目前我们还是会顺其自然,不会特别引导她改变。
家长F:女儿正在上初中,她性格偏内向,我们作为家长已经学会要尊重、接受孩子的一切,不会尝试改善孩子的性格,她将会有自己的人生。
家长G:我认为性格偏外向的孩子更有优势,儿子的性格偏外向,他的开朗让我很“放心”,可以说是求之不得,所以不会因为孩子的性格而有困扰。
专家说
偏内向和偏外向两种性格各有优势
在当今社会,擅长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的性格偏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欢迎,因此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活泼外向。对此,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张晓表示,沉默内向型孩子的家长不必过于忧心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吃不开”,偏内向和偏外向两种性格各有优势。
偏外向的孩子热情、自信、善于交际、合群、爱说话,他们能从社交聚会中感受到快乐,从团队合作、外界信息中获取能量,擅长表演、演讲、指挥等;偏内向的孩子不需要太多外界刺激,他们在平静、安稳的休息中获取能量,擅长独立思考、阅读、写作、绘画创作、发明设计等。
当需要偏外向型孩子持续、专注、独立地完成一件事,他们表现可能不如偏内向型的孩子;而要求偏内向型孩子在陌生又大型的环境中进行演讲,他们也往往逊色于偏外向型的孩子。
偏外向孩子的种种表现,似乎都指向一个词——“领导力”。大家偏向于认为这样的性格,成人后更易成为有决策力、信服力的领导。但其实有研究表明,在领导者中,内、外向性格的人占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格兰特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内向的领导比外向的领导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因为他发现,内向的领导者跟下属相处时,会倾向让他们自由发挥。而外向的领导,会无意识传达自己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员工的创造力。
辨清“性格内向”还是“行为退缩”
正如前文提到,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因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表达,逐渐变成“宅男宅女”。心理咨询师张晓认为,家长需要分辨清楚“性格内向”和“行为退缩”两种情况。
偏内向型的孩子也需要社会支持、需要社交,但是他们不喜欢泛泛的交往,而是和志同道合的少数人交往,发展出长久深远的关系。而心理学上的行为退缩是一种心理障碍,因多发生于儿童,又称为儿童退缩行为。表现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人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把自己封闭起来以获得安全感。
“偏内向型的孩子不是完全退避社交,他们会稳定地交往少数好朋友;但如果孩子原本可以和好朋友出去玩耍、看书、运动,行为突然发生变化,如变得孤僻、回避人群、什么都不想做,那么家长要考虑孩子是否患上行为退缩症。”张晓分析道。
适合的后天环境比生硬改变性格更有效
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先天的因素,也受后天环境影响。如果说偏外向型孩子像向日葵种子,那么偏内向型孩子则像蔷薇种子,在适合他们各自生长的环境下培育,才会长得更好;用不恰当甚至相反的方式培养,只会令这两种性格的孩子内心发生冲突,他们可能会迷失自我,也难以长成家长想象中的模样。刻意、生硬地改变孩子的性格,只怕会得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心理咨询师张晓建议,家长应多倾听孩子的真实需求,了解孩子对自己的期待,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大部分人是从自己角度看别人的性格,而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更像自己一点,这样感觉会更舒服。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外向活泼、调皮喧哗,感到厌烦,可能是家长本身性格偏内向,无法很好地理解孩子。反之亦然。”
这时,家长要看到孩子性格的特点,尝试理解他们的感受和行为,建立积极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受到家中的安全感,和父母更好地沟通、更多地表达自己,父母和孩子间的矛盾减少,家庭关系也会更融洽。